為發揮志愿服務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鐵道工程與土木工程系積極響應學院團委號召,開展“三下鄉 千村行動”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7月9日,派遣測量隊前往菏澤市藺屯村。7月11日,在系團總支書記兼學工辦主任張霞、就業辦主任范玉、輔導員老師李剛的帶領下,系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濟寧市汶上縣開展了為期兩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7月10日上午,測量隊來到菏澤市藺屯村,由于村子將要道路改造,測量隊運用GPS測點并記錄。測量村里的溝渠與道路,經過匯總分析,繪制出了測區平面圖,計算出了改造面積,為村莊的下一步規劃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
7月11日上午,隊伍抵達濟寧市汶上縣。實踐隊一行人來到社會實踐第一站——汶上縣楊店鎮。實踐隊走訪慰問了楊店鎮的貧困留守兒童的家庭,為這些家庭帶來了米、油以及學習用品及慰問金等。這些貧困家庭中普遍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著孩子。來到的第一個家庭中,一位奶奶接待的我們,家中有一名可愛的小女孩,經詢問得知今年剛上初中,隨行老師們與縣團委領導對其家庭表示關心,并鼓勵孩子努力學習。
隨后,實踐隊前往社會實踐第二站——汶上第一個黨支部泗汶支部紀念館。在紀念館中,縣委領導為我們講解一些關于泗汶支部的歷史史實,其中一塊牌子掛在紀念館顯眼的位置上,上面是一個日歷:1938年1月16日。這是汶上淪陷日本侵略者的時間。這所紀念館所展示的內容中,抗日時期的歷史篇章比較重,因為該黨支部就是在抗日時期所建立。在11日下午,我們迎來了一位特別的“黨課講師”——張燦金老先生。張燦金老先生的爺爺張本型是一位親身經歷了那段歷史的人并且是參與創建汶東第一個黨支部,泗汶支部的老黨員。張燦金老先生給我們講述了一段真實的老前輩的革命故事。老先生用質樸的語言描繪了當年張本型的“三翻墻”“藏豬圈”抗日革命故事,最終老先生告訴我們,這個泗汶支部紀念館就是希望能傳承老一代的傳統,將泗汶支部的光彩發揚光大。
“敦孝諦,以樹人倫,篤親族,以樹丹青。”實踐隊來到第三站——楊家鎮的家風家訓教育館。隊伍剛一進門就被兩側的壁畫所吸引,順著壁畫,實踐隊來到家風館,該館記錄了自宋代以來汶上人中進士,中舉人的名單,以激勵后代奮發圖強,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出家風館,隊伍來到了中華家訓館,在館中張貼了大量中華偉人的警句,令人深思。最后我們來到教育館中比較特殊的展館——人文毓秀楊柳店展館,在這個展館中陳列著許多舊時文物。有木制點心盒,木制飯盒,油燈,馬燈等等舊時用品這些舊時用品正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講述它們經歷的歷史。
7月12日,實踐隊來到社會實踐第四站——汶上縣大運河南旺樞紐博物館。博物館講解員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大運河初期,到三國南北朝的大運河構想,再到隋唐宋的大運河興起,和元明清時對大運河的后期修繕進行講解。展館中陳列著大量修建大運河時所留下來的物品,器具,有的地方還陳列著一些興建大運河時的模型。之后展館講解員帶領實踐隊來到了南旺樞紐的真實遺址處進行參觀,遺址處遍布是古時房屋的基礎遺址,昔日洶涌的運河,也因水源斷流而變得雜草叢生。
下午實踐隊來到社會實踐第五站——汶上縣西門社區紅色教育展館。重溫紅色經典,接受黨性教育。在展館工作人員帶領講解下,同學們認真觀看了毛澤東等黨的領袖人物的圖像章、塑像、擺件,雷鋒等先進楷模人物的掛圖、油畫、書籍及家庭資料等等。穿過“雙百”英模人物中的共產黨員長廊,同學們來到汶上黨員英模人物展區,工作人員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的英模人物故事講起,英模事跡令同學們肅然起敬。
在為期兩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同學們走訪慰問貧困村留守兒童家庭,深入學習黨史黨性,了解濟寧汶上的歷史文化,并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表示接受了教育,開拓了視野,進一步激發對黨的熱情,并努力學習,為早日成為黨員而努力。